开封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12万户居民,助力内需增长15亿元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纷纷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旨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面貌。近日,开封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让12万户居民受益,还成功拉动了内需,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开封市此次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全市多个区域,包括住宅、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等。改造内容包括房屋修缮、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美化等方面。通过改造,老旧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此次改造工程惠及12万户居民,让广大居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许多居民表示,改造后的小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居住舒适度大幅提升。一位居民激动地说:“以前小区环境脏乱差,现在改造后,小区变得干净整洁,我们住得也安心。”
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开封市充分发挥了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据统计,此次改造工程共吸引投资15亿元,有效拉动了内需。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大量建材、施工设备、人力等需求得到满足,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开封市在改造过程中注重提升居民参与度,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确保改造工程符合居民需求。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座谈会等形式,让居民了解改造工程进展,积极参与其中。一位居民表示:“改造工程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此次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改造工程带动了约1.5万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改造工程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为开封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开封市在改造过程中注重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在改造过程中,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让居民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开封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让12万户居民受益,还成功拉动了内需,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开封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更多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 • “兰考试点教师共享公寓,乡村教师可免费入住县城人才房:关爱乡村教育,助力教师安居乐业”
- • 开封菊花产业迈向国际:盆栽远销欧美,花茶畅销千万盒
- • 杞县“送教上门”服务升级,重度残疾学生迎来定制化AI学习机器人助力成长
- • 大蒜深加工产业园投产,黑蒜精华胶囊出口日韩,引领产业升级新潮流
- • 宋代宫廷宴复原工程圆满收官,《清明上河宴》盛大开放预约
- • 尉氏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荣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称号
- • 通许红薯淀粉基可降解塑料投产,年消纳红薯渣30万吨,助力环保与农业循环发展
- • 《包龙图》扬帆戛纳,京剧电影海外票房突破千万美元大关
- • 御河夜游项目接待游客破百万,沉浸式文旅收入增长45%,点亮城市夜生活新篇章
- • 河南大学联合华为成立“黄河数字实验室”,发布全球首套河沙治理AI模型
- • 杞县中职联合农科院育出“抗旱大蒜”,学生实验田亩产增收30%
- • 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荣登国家级文旅IP培育名单,绽放文旅新风采
- • 兰考泡桐木改性技术突破:高强度环保建材引领绿色建筑新时代
- • 五代传人揭秘,鲤鱼焙面宫廷宴复原成功:御膳房刀工秘技重现江湖
- • “光伏+农业”模式助力农业绿色发展,20万亩大棚年发电量突破10亿度
- • 智慧养老手表免费发放:守护10万老人健康,实时监测心率,危险自动报警
- • 通许红薯种植区块链溯源系统正式上线,扫码即可查询生长周期及碳排放数据
- • 京东亚洲一号开封智能产业园封顶,日处理订单量突破百万单,引领智慧物流新篇章
- • 通许红薯淀粉电影放映会盛大启幕,全球首部“可食用环保胶片”惊艳亮相
- • 杞县宅基地审批“一码通办”服务,助力农民足不出户完成全流程
- • 农业巨灾保险试点启动,最高赔付额度达10亿元,为我国农业保驾护航
- • 尉氏牛肉预制菜进军港澳市场,年出口订单额突破5亿元
- • 尉氏辣度天气预报刷屏,湿度风速AI测算今日宜吃微辣中辣
- • 张记麻花联手河南博物院,青铜器造型礼盒预售额破千万,传统文化与现代美食的完美融合
- • 兰考泡桐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百亿,乐器出口全国市场份额达35%
- • 杏花营镇西瓜文化节吸金千万,农文旅融合打造IP经济新典范
- • 杞县首创“大蒜秸秆3D打印”技术,废弃秸秆变建材远销海外
- • 全国最大肉牛交易市场正式投用,年交易量突破百万头,助力肉牛产业发展
- • 清平南北街荣登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夜游清真美食地图引领美食之旅
- • 兰考乡村医生配发“5G急救包”,省级专家远程指导心脏骤停抢救
- • 开封“百企联百村”行动正式启动,企业投资3亿建扶贫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 • 尉氏胡辣汤料理包成功签约东南亚7-11,覆盖超2万家便利店,引领中式快餐国际化新潮流
- • 城市更新基金扩容至200亿,历史街区改造特许经营招标启动:焕新老城,激发城市活力
- • 祥符区农村户用光伏全覆盖,村民屋顶年发电收入超万元,绿色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 • 清明上河园焕新升级,沉浸式体验北宋市井文化魅力
- • 《梦华录》实景体验馆落户开封,赵盼儿同款茶艺表演预约火爆,国庆假期精彩纷呈
- • 杞县村医改革:县聘乡用政策助力执业医师驻村补贴翻倍
- • 尉氏辣椒生物制药中试基地落成,抗癌成分提取纯度达国际标准,助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突破
- • 鼓楼夜市智慧化升级,扫码投诉5分钟内响应处理,打造现代夜市新标杆
- • 通许县:打造“中国酸辣粉之都”,红薯全产业链助力10万人就业,年产值突破百亿
- • 14岁中学生科研论文惊艳《农业科学》期刊,杞县学子大蒜研究展风采
- • 黄焖鱼摊主匠心独运,便携罐头铁路专供销量突破50万罐
- • 兰考泡桐乐器产业升级,民族乐器出口额突破5亿大关
- • 老旧小区改造助力内需增长,惠及12万户居民
- • 开封三所学校荣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校”称号
- • 开封大学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签约企业50家,共筑产学研新篇章
- • 书店街夜市推“宋韵盲盒套餐”,集章兑换《清明上河图》文创,打造沉浸式宋代文化体验
- • 杞县创新突破:全球首条大蒜多糖生产线建成,打破日韩医药原料垄断
- • 朱仙镇年画主题民宿爆满,非遗体验房预订排至明年,传统民俗魅力再掀热潮
- • 开封市发布“招商十条”政策,工业用地弹性出让,重大项目补贴最高达1亿元
- • 尉氏辣度指数天气预报上线,湿度+风力测算每日吃辣建议,健康饮食新风向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与故宫文创强强联手,创新动态AR年画贺岁邮票惊艳问世
- • 开封谋划氢能产业园,剑指中原新能源高地
-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增速达10.8%,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过半
- • 教育督导问责清单制度获教育部推广,提升教育质量迈出坚实步伐
- • 尉氏辣椒主题图书馆落成:万册辣文化书籍汇聚,成为打卡圣地
- • 全国最大肉牛交易市场正式投用,年交易量突破百万头,助力肉牛产业升级
- • 尉氏胡辣汤产业实现碳中和认证,辣椒渣变废为宝制成生物炭封存CO₂
- • 开封高教园区启动建设,打造教育新高地,承载未来10万师生梦想
- • 大学生农业创业孵化园盛大开园,零租金+技术包支持助力青年农业梦
- • 民国风韵书店街焕新颜,老字号书局雕版印刷体验引热潮
- • 通许县“5G+农业”示范园启用,蔬菜产量提升35%,助力乡村振兴
- • 宋代婚俗体验馆盛大开业,百对新人共度“凤冠霞帔”集体婚礼
- • “兰考滩区渔家鼾声大赛引发热议,黄河浪声助眠音频播放破亿”
- • 跟着苏辙游汴京——中学生课本剧大赛精彩演绎《栾城集》经典
- • 兰考教师智能手环助力工作健康管理,实时监测工作时长与压力指数,超负荷自动预警
- • 通许红薯深加工产业园投产,“酸辣粉小镇”迎来三全食品亿元投资,助力乡村振兴
- • 鼓楼夜市荣登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百种小吃入选“必吃榜”
- • 开封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助力半导体、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腾飞
- • 黄河故道沙地变绿洲,万亩生态林年固碳量达5万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顺河汤馆一条街”荣登央视,羊肉汤十大榜单揭晓!
- • 焦桐云平台正式上线,区块链技术助力泡桐家具出口欧美市场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基地落成,日产能50万包,助力红薯种植发展5万亩
- • 开封青年返乡创业补贴政策升级,电商、民宿项目最高奖达50万
- • RCEP协定生效首年,杞县大蒜出口东盟激增150%,农业合作新篇章开启
- • 杞县大蒜加工废水变废为宝,微藻提炼EPA油脂产值翻番
- • 通许县红薯文化节小学生组队直播带货,创佳绩破万元!
- • 开封图书馆流动书车进山乡,为贫困村儿童送万册图书,点亮知识之光
- • 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历史课堂,覆盖全国50所试点学校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基地盛大落成,日产能50万包,助力红薯种植产业蓬勃发展
- • 通许县图书馆流动车助力山区教育,每月为山区儿童提供2000册新书
- • 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盛大开放,打造市民文化休闲新空间
- • 禹王台区全力推进教育设施扩建,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
- • 夜市烧烤摊主集体换装净化设备,PM2.5实时监测数据投屏公示,打造绿色环保夜市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