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区携手北师大开展“教育精准帮扶”,博士团队驻校指导助力教育振兴
近日,北京市祥符区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教育精准帮扶”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北师大博士团队的专业指导,提升祥符区教育质量,助力教育振兴。据悉,将有30名博士专家将进驻祥符区各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驻校指导。
祥符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是北京市的重要城区之一。近年来,祥符区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城市中心区域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祥符区教育局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与北师大携手开展“教育精准帮扶”项目。
“教育精准帮扶”项目以提升祥符区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北师大博士团队的专业指导,帮助祥符区各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据悉,此次进驻祥符区的博士团队由北师大教育学部、心理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将针对祥符区教育现状,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
30名博士专家将分别驻校指导,与祥符区各学校教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三年帮扶期间,博士团队将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 课程建设:指导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提升课程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 教学方法: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师资培训:开展针对性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 教育科研:引导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5. 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此次“教育精准帮扶”项目的实施,对于祥符区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祥符区教育质量,缩小与城市中心区域的差距;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北京市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在签约仪式上,祥符区教育局局长表示:“此次与北师大合作开展‘教育精准帮扶’项目,是祥符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将全力支持博士团队的工作,确保项目取得实效。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加强与北师大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北师大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北师大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祥符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博士团队将全力以赴,为祥符区各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相信在北师大博士团队的专业指导下,祥符区教育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这一合作也将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助力全国教育均衡发展。
- • 河南大学成立宋民俗研究院,重磅发布《宋代市井生活图鉴》
- • 开封三大千亿级产业链产值突破1800亿元,汽车制造链贡献率达32%
- • 双创园科创文创融合项目签约,助力文化出口额实现60%的显著增长
- • 开封流动小吃车统一认证,3000辆餐车持“宋都美食标”上岗,传承千年美食文化
- • 兰考与荷兰合办“木文化双城展”:泡桐工艺对话风车匠人精神
- • 杏花营西瓜节盛况空前,农旅融合助力民宿经济蓬勃发展
- • 通许县荣膺“酸辣粉之都”:年产值突破200亿,助力20万农户增收
- • 兰考泡桐古琴制作技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 • 通许“红薯宴”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108道菜品惊艳全球,30国美食博主齐聚直播
- • 《宋都古城保护条例》实施,文旅融合获制度保障:守护历史遗产,推动文化繁荣
- • 宋代科技史重大突破:苏颂《新仪象法要》手稿真迹在汴展出,揭秘古代科技瑰宝
- • 通许县“道德银行”积分制:以善举换粮油,点燃脱贫希望之光
- • 禹王台区绿化面积再创新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万㎡
- • 祥符区携手比亚迪打造“订单班”,定向培养新能源汽修技工500人
- • 纺织产业扶贫车间智能化改造,助力2000名脱贫群众稳定就业
- • 通许职业技术学校创新举措,全国首创“酸辣粉专业”培养行业人才
- • 张庄村“梦里兰考”民宿集群盛大开业,邀您体验黄河滩区田园生活新风尚
- • 酸辣粉产业扶贫基金发放,助力贫困农户每户最高获3万元创业支持
- • 5G智慧大棚助力兰考番茄产量翻番,年产量达传统模式8倍
- • 开封小吃集体注册商标,黄焖鱼、锅贴豆腐获地理标志认证,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杞县伊尹故里文化园盛大开园,带你沉浸式体验“中华厨祖”传奇
- • 循环经济示范区引资破百亿: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项目填补国内空白
- • 通许红薯主题雕塑公园盛大开园,30米高“烤薯巨人”成为网红打卡地
- • 祥符区年画AI设计平台开放,3秒生成千款定制图案,赋能小微商户创新发展
- • 尉氏贾鲁河生态廊道通车,骑行露营、星空营地全攻略
- • 杞县“大蒜银行”引入AI风控,质押融资放款速度缩短至1小时
- • 开封迎来全省最大跨境电商直播基地,TikTok主播单场带货百万美元
- • 陈留镇汴绣工坊推出“绣娘体验课”,再现《清明上河图》片段的精致魅力
- • 中科院开封合成生物中试基地投产,万吨级生物基材料填补国内空白
- • 开封成立“传统小吃营养研究院”,发布热量分级标识,助力健康饮食新风尚
- • “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成,覆盖30个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兰考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启用,年增产粮食超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与故宫文创强强联手,创新动态AR年画贺岁邮票惊艳问世
- • 鼓楼夜市日均客流量超5万,夜间经济贡献率提升至28% ——夜幕下的经济新引擎
- • 开封“城市大脑”上线,交通医疗实现“一网统管”,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 • 祥符区百家姓文化节盛大开幕,海内外华人共寻根之旅,助力文旅消费新热潮
- • 通许红薯产业学院开“直播带货专班”,学生团队年销农产品破千万
- • 祥符区荣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智慧农田建设成果斐然
- • 通许红薯深加工产业园投产,“酸辣粉小镇”迎来三全食品亿元投资,助力乡村振兴
- • 尉氏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比亚迪,80亿投资打造新能源车零部件基地
- • 杞县国际大蒜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客商共赏“蒜艺雕刻”非遗技艺
- • “凉亭夜话”民意直通车进社区,倾听民意,共筑美好家园
- • 通许县荣膺“中国酸辣粉之都”,红薯深加工产业园成功吸引10亿投资
- • 祥符区创新举措:乡村CEO年薪制试行,清华毕业生竞聘村支书助理
- • 开封乡村金融专员驻村助力,全年发放惠农贷款超10亿元
- • 《开封方言有声数据库》建成:AI语音合成技术助力乡音传承
- • 杞县伊尹故里文化园盛大开园,沉浸式体验“中华厨祖”传奇
- • 祥符区农村公交全域免费,新能源车直达田埂助力卖菜,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尉氏非遗进校园,小学生研发“胡辣汤口味冰淇淋”引爆全网!
- • 全球首座“包公法治文化主题馆”开馆,沉浸式体验断案场景引领法治文化新风尚
- • 开封创新举措:全省首创“签约即发证”模式,一天内为15家新落地企业发放开工证件
- • 千年古韵与现代交响的完美交融——兰考泡桐木琴交响乐团首演盛况
- • 杞县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年再生塑料颗粒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比亚迪二期储能电池项目签约开封,年产能50GWh剑指中原新能源高地
- • 尉氏县“村集体+企业”联营模式:年分红超千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圆满完成,2000户家庭喜获8000万元补助资金
- •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荣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焕发古巷新活力
- • 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启动,10万居民享“家门口”医疗服务
- • 开封首支文旅产业基金成立,规模达50亿元,助力古城焕发新活力
- • “留守儿童周末成长营”:覆盖乡镇,5000名教师志愿者助力健康成长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设施100%覆盖,关爱留守儿童暖人心
- • 通许红薯宴流水席破吉尼斯纪录,千人共品108道红薯菜品,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画卷
- • 包公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年接待党员干部超5万人次,弘扬廉政文化成效显著
- • 贾鲁河生态绿道骑行驿站正式投用,沿途露营观星打卡点成新热门
- • 法国卢浮宫举办“开封名人月”:赵佶瘦金体与欧洲哥特字体对话展
- • 兰考焦裕禄精神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年接待学员超50万
- • 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全覆盖,点燃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 • “示范区‘名校+’工程显成效:3所新建校与郑州外国语结盟办学,共育未来精英”
- • 祥符区“黄河稻米”品牌估值超20亿,有机种植助力5万农户增收,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失传宋代点茶技艺重现,蔡襄《茶录》手稿助力非遗传承人复刻经典
- • 开封鼓楼夜市升级智慧化管理,扫码溯源保障食品安全
- • 杞县“大蒜银行”开业:创新金融服务,蒜农仓储难题迎刃而解
- • 杞县大蒜秸秆变废为宝,3D打印材料远销德国,助力农民亩均增收2000元
- • 杞县高铁南站开工建设,郑开同城化再添新通道——河南区域一体化发展迈入新篇章
- • 大运河文化公园全球招标启动,十大文商旅项目同步推进
- • 开封首条AI烹饪生产线投产,机器人一分钟产出40个完美锅贴
- • 鼓楼夜市日均客流量超5万,夜间经济贡献率提升至28%,夜生活经济活力十足
- • 大蒜深加工产业园投产,黑蒜精华胶囊出口日韩,引领产业升级新潮流
- • 祥符区“西瓜酱”荣获欧盟认证,传统技艺助力亿元出口订单
- • 尉氏县“扶贫爱心超市”全覆盖,困难户凭积分免费领物资,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开封自贸区签约50亿元新能源项目,助力绿色转型
- • 尉氏辣椒主题图书馆落成,万册“辣文化”书籍汇聚研学圣地
- • 全市建成700人律师服务群,高效在线化解立案难题120余件
- • 祥符区数字家谱助力家族600年迁移轨迹查询,进祠堂扫码即可了解家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