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年再生塑料颗粒产值破亿元
在我国河南省杞县,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却蕴藏着巨大的环保潜力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杞县通过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项目,实现了年再生塑料颗粒产值破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废旧农膜,又称地膜,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保护性覆盖材料。然而,由于地膜难以降解,长期堆积在土壤中,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了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杞县积极探索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之路。
杞县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项目始于2016年,由杞县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引进了先进的废旧农膜回收生产线,对废旧农膜进行清洗、破碎、熔融、挤出等工序,最终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再生塑料颗粒可以用于生产塑料制品,如塑料桶、塑料袋、塑料管等,实现了废旧农膜的资源化利用。
杞县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项目自投入运营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该项目每年可回收废旧农膜1000吨,生产再生塑料颗粒5000吨,产值超过1亿元。这不仅为杞县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当地农民废弃农膜无处堆放的问题,降低了环境污染。
在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过程中,杞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首先,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杞县在全县范围内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点,方便农民将废弃农膜交回。其次,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再次,严格监管。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再生塑料颗粒质量。
杞县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项目的成功,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以下是该项目的一些成功经验:
1. 政府高度重视。杞县政府将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项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 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通过设立回收点、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确保废旧农膜得到有效回收。
3.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废旧农膜回收生产线,提高再生塑料颗粒质量,拓宽市场。
4. 加强监管。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总之,杞县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项目为我国环保事业和经济发展树立了典范。在今后的发展中,杞县将继续加大投入,扩大项目规模,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希望更多地区借鉴杞县的成功经验,共同推动我国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事业的发展。
- • 开封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400个村告别“脏水靠蒸发”
- • 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再扩容:中日韩大健康产业园签约29个项目,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农业巨灾保险试点启动,最高赔付额度达10亿元,为我国农业保驾护航
- • 文殊寺老街非遗市集周末开市,汴京灯笼张传人现场教学,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通许酸辣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0亿,占据全国70%市场份额的“粉界霸主”
- • 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正式投用,惠及10万居民水质改善指日可待
- • “开封防返贫动态监测平台正式上线,AI技术助力困难户风险预警”
- • 邢口镇“灯笼张”非遗工坊年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传承与创新并进
- • 通许农田装上智能传感器,缺水缺肥预警短信助力农业生产
- • 杞县“送教上门”服务升级,重度残疾学生迎来定制化AI学习机器人助力教育公平
- • 《乌台诗案》沉浸式剧本杀开封府实景场次预约爆满,苏轼文化体验新潮流
- • 鼓楼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满意度达100%,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 • 杞县农村星空观测课点燃科普热情,学生发现新小行星获国际命名权
- •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全面覆盖,年放贷规模突破50亿,助力乡村振兴
- • 汴京灯笼张第五代传人创新高:数字灯笼与3D投影技术再现《清明上河图》千年盛景
- • 尉氏辣味婚检:胡辣汤辣度测试成婚姻适配指标,出奇招助力爱情保鲜
- • RCEP合作示范区在开封落地,东盟10国商会签署农产品加工合作协议,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兰考泡桐音乐节盛大开幕,民族乐器工坊成研学热点
- • 东大寺文旅综合体盛大开业,民族特色美食日均客流破万,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 • 开封“城市大脑”上线,交通医疗实现“一网统管”,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 • 中关村开封数字谷盛大开园,30家科创企业签约入驻,共筑中原创新高地
- • 兰考县乡村学校普及电子学生证,家长安心,孩子安全
- • 教师心理健康关爱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年服务人次突破万大关
- • 黄河生态走廊自驾游地图发布,畅游兰考滩区与柳园口水利景观
- • “行走的宋史课”成为必修实践,10万学生参与古城研学,传承历史文脉
- • 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投用,助力10万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共筑碧水蓝天
- • 官瓷联名奢侈品品牌,限量款茶器拍卖价破百万,揭秘高端茶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 • 兰考盐碱地变“吨良田”,耐盐小麦新品种亩产破600公斤,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 • 国际电竞嘉年华永久会址落户开封,电竞酒店集群年接待量瞄准百万
- • 官瓷复烧技术获国家专利,年出口高端瓷器2万件,中国陶瓷产业再创新高
- • 杞县农田虫情监测借力卫星遥感,农药用量减少40%,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 肉牛养殖保险全覆盖,政府补贴保费降低农户风险
- • 祥符区“稻田艺术+生态旅游”模式荣登联合国减贫案例榜单
- • 杞县大蒜产业助力8万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超万元
- • 社区共享直播间助力农货销售,居民直播带货月销百万
- • 开封乡村中小学“智慧课堂”全覆盖,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教育公平再迈新台阶
- • 杞县“泥泥狗”盲盒上线,非遗IP年营收突破3000万元,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 • 黄河古都音乐公路成网红打卡地,《包青天》旋律助力单日接待游客破万
- • 兰考泡桐花音乐节盛大启幕,民谣歌手在桐树林中深情演绎《黄河谣》
- • “通许扶贫车间进村头”:留守妇女巧手缝制玩偶,月入3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通许酸辣粉文化节签约订单突破15亿元,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 • 李师师文化园实景演艺升级,全息投影再现樊楼夜宴盛景,带你穿越千年古韵
- • 郑开科创走廊再添引擎:开封经开区签约50家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总额突破百亿大关
- • 夜游御河宋词光影秀惊艳亮相,票价上涨30%却一票难求
- • 朱仙镇年画非遗工坊助力脱贫,千名农户月均收入超4000元
- • 黄焖鱼摊主匠心独运,便携罐头铁路专供销量破50万罐
- • 郑州都市圈科创飞地落户开封,R&D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200%,助力中原地区科技创新再升级
- • 开封:荣膺“中国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城市”,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 • 尉氏县全面实现教师周转房全覆盖,乡村教师“拎包入住”享受独立卫浴公寓
- • 兰考氢能产业园投产,年制氢量突破万辆公交需求,助力绿色出行
- • 通许酸辣粉登陆欧美超市,海外年营收突破3亿元,中国美食走向世界舞台
- • 智慧农业产业园全球招商:荷兰温室技术与京东AI种植系统强强联手,示范项目落地中国
- • 工业蒸汽集中供应系统投产,企业热力成本大幅降低60%
- • 开封大学巧妙运用XR技术重现“赵普夜访太祖”历史场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开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建成,农家乐户均年收2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三年翻番,总数突破五十家,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西司夜市开启智慧化新篇章,AI巡检系统助力“零投诉食品安全”
- • “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成,覆盖30个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梦华录》实景体验馆落户开封,赵盼儿同款茶艺表演预约火爆,国庆佳节再添文化盛宴
- • 开封首次推出“夜游汴河”项目,光影秀点亮古都夜色
- • 李师师文化园实景演艺升级,全息投影再现樊楼夜宴盛景,传统文化魅力焕新
- • 惠济河湿地公园观鸟塔启用,免费望远镜助力珍稀鸟种拍摄
- • “汴商回家”计划正式发布,异地商会返乡投资享土地定向出让政策
- • “兰考试点‘以宅换房’,退出宅基地农民可低价购镇区商品房,助力乡村振兴”
- • 通许红薯主题农旅综合体盛大开业,沉浸式体验经济年营收破10亿
- • 阮籍啸台遗址公园盛大开园,竹林七贤文化主题游成为新热门
- • 祥符区“汴绣元宇宙工坊”上线,虚拟刺绣作品单笔拍卖价破百万,开启非遗文化新纪元
- • 祥符区AI年画师上岗,秒生成定制年画,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 • 杞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投产,年消化秸秆5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全国首个“酸辣粉产业学院”在通许县挂牌,助力产业升级
- • 汴捷办APP正式上线,200项政务服务轻松“指尖办”
- • 兰考桐花民宿打造失眠治愈套餐,泡桐香薰与渔鼓催眠曲成爆款
- • 尉氏县“肉牛代养”扶贫模式助力500户脱贫家庭年分红5000元
- • 兰考职业技术学院与富士康携手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毕业生起薪突破6000元大关
- • 古城改造助力脱贫,务工补贴助力增收——超800万元补贴发放纪实
- • 尉氏县首推“校长职级制改革”,28名校领导跨校竞聘激活管理活力
- • 百年卤香凝匠心:开封桶子鸡非遗技艺的味觉传承密码
- • 《寻味开封》纪录片热播,鲤鱼焙面成网络新宠搜索量飙升500%
- • 龙亭区试点“幼小科学衔接示范区”,游戏化课程获教育部推广
- • 开封市中医药学校尉氏校区开工,豫东最大艾草产业人才基地即将崛起
- • 中法合拍纪录片《马可·波罗与开封》荣获艾美奖提名,展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新篇章
- • 杞县建成全球最大大蒜种质库,基因编辑技术育成抗病新品种引领农业科技新篇章
- • 杞县蒜乡灯会璀璨夺目,千盏蒜形彩灯展现农耕文明魅力
- • AI技术助力揭秘《清明上河图》:300位宋代市民职业身份大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