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诞辰940周年:全球岳氏后裔齐聚开封,千人共诵《满江红》

2023年,正值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40周年之际,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在河南省开封市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岳氏后裔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传承岳飞精神。
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一生忠勇,以“精忠报国”著称于世。他不仅在军事上屡建奇功,更在文学上留下了《满江红》等千古绝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在开封市岳飞庙前,来自世界各地的岳氏后裔身着汉服,手持鲜花,怀着崇敬的心情,共同参与了这场纪念活动。活动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上午9时,纪念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岳飞生平事迹,以及《满江红》的创作背景。随后,千人齐诵《满江红》,声声激昂,句句感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在激昂的旋律中,千人齐诵《满江红》,仿佛看到了岳飞英勇抗金的壮丽场景。活动现场,不少岳氏后裔热泪盈眶,纷纷表示:“今天能在这里共同缅怀岳飞,深感荣幸,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岳飞精神的信念。”
纪念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岳飞文化研讨会。专家学者们围绕岳飞精神、岳飞文化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岳飞,传承岳飞精神。
“岳飞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一位来自四川的岳氏后裔在研讨会上激动地说。
此外,活动现场还展出了岳飞生平事迹图片展、岳飞文化产品展等,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岳飞的一生。
此次纪念活动,不仅让全球岳氏后裔齐聚一堂,共同缅怀民族英雄岳飞,更让更多人了解岳飞,传承岳飞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岳飞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千年古城开封,见证了岳飞的一生,也见证了岳飞精神的传承。在这片土地上,岳飞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 • 尉氏县助学贷款全覆盖,贫困大学生零门槛申请,助力教育公平新篇章
- • 通许红薯蛋白提取技术突破,植物肉原料出口欧美订单激增300%
- • 中原城市群文旅融合示范区挂牌,开封首发20个“宋文化+”招商项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中德(开封)隐形冠军产业园盛大开园,23家德国“工业4.0”配套企业入驻助力中国智能制造
- • 杞县伊尹故里文化园盛大开园,带你沉浸式体验“中华厨祖”传奇
- • 祥符区数字汴绣创新演绎:AI机械臂绣出动态《瑞鹤图》
- • 通许酸辣粉智能仓储中心启用,48小时冷链直达全国,开启美食新篇章
- • 中原城市群文旅融合示范区挂牌,开封首发20个“宋文化+”招商项目,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双创园科创文创融合项目签约,助力文化出口额增长60%
- • 河南牧原、锅圈食汇等品牌崛起,加速迈向“世界餐桌”
- • 祥符区“乡村创客大赛”圆满落幕,智能大棚控制系统项目喜获百万投资
- • 开封首支文旅产业基金成立,规模50亿元,助力古城焕新活力
- • 蓝天婚礼新风尚:30对新人集体乘坐氢能婚车巡游,绿色浪漫席卷城市街头
- • 跟着苏辙游汴京——中学生课本剧大赛精彩演绎《栾城集》经典
- • 杞县大蒜期货交易中心挂牌,蒜农一键锁定价格,有效规避市场波动风险
- • 开封非遗市集助力文化消费,累计举办34期带动超2亿元经济效益
- • 宁德时代开封基地首条生产线投产,年产值目标冲刺200亿元
- • “汴京茶寮”品牌成功登陆马来西亚,首店日销奶茶3000杯,茶香飘溢东南亚
- • 兰考桐花宴荣登国宴菜单,泡桐花蜜饯成为外交佳礼
- • 尉氏辣椒染布技艺焕新重生,非遗传承人用20种椒果调制中国色
- • 兰考泡桐基因编辑实验室成立,培育抗病虫害新品种增产30%
- • 开封药谷盛大启动全球路演,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助力生物医药产业腾飞
- • 新建5所乡镇卫生院,助力实现“小病不出乡”目标
- • 通许红薯藤编织包惊艳LV秀场,非遗手艺绽放奢侈品光芒
- • 中欧班列开封集结中心发车量翻倍,锂电池专列开辟中亚新通道
- • 中欧碳中和教育合作项目落户开封高教园区,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杞县大蒜出口RCEP国家关税归零,订单量激增200%,助力乡村振兴
- • 祥符区年画机器人进社区,AI技术印制千人千面定制年画
- • 开封慢性病药品直供点进村,药价降幅达60%,助力农村患者减轻负担
- • 祥符区农村光伏全覆盖,村民屋顶年发电收入超万元
- • 兰考县发放就业补贴5000万元,助力返乡创业青年实现梦想
- • 通许红薯亲子厨房开放日:城里娃体验“从泥土到美食”之旅
- • 通许县图书馆流动车助力山区教育,每月为山区儿童提供2000册新书
- • 开封菜预制菜进军国际市场:灌汤包速冻技术突破,欧美超市供不应求
- • 全球汉服爱好者齐聚开封,数字化复原李师师元宵节礼服,共赏传统之美
- • 开封研发低糖花生糕,糖尿病患者可安心食用
- • 中秋佳节,千架无人机编队演绎宋词,拜月大典入选央视直播,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兰考盐碱地变“吨良田”,耐盐小麦新品种亩产破600公斤,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 • “杞县八大碗”美食地图发布,老字号餐馆上榜名单揭晓,探寻地方特色美食之旅
- • 水东地委旧址纪念馆荣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 • 通许县红薯文化节学生创业赛:小学生组队直播带货,销售额破万元
- • 阿里云中原工业大脑启用,百家制造企业受益AI技术降本增效
- • 本地企业研发北宋官瓷3D打印技术,传统工艺跨界创新引领未来潮流
- • 中秋拜月大典:传统文化瑰宝的国家级保护之旅
- • “国际汉学家论坛在开封召开:20国学者共议‘宋俗全球化’”
- • 兰考“零彩礼”公约写入村规,集体婚礼登央视《焦点访谈》展现文明新风
- • 传承与创新:朱仙镇木版年画与汴绣融入开封美术教育新篇章
- • “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成,覆盖30个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尉氏肉牛克隆技术突破,优质种牛繁育周期缩短一半,助力我国畜牧业发展
- • 开封火车站旧址焕新颜,复古绿皮车咖啡馆引客潮
- • 通许县:中原蔬菜之都崛起,冷链物流助力全国覆盖
- • 开封府与故宫联名推出“青天办案”盲盒,微型三口铡刀模型引发收藏热潮
- • “光伏+养殖”立体扶贫试点,一地两用效益倍增,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汴绣院创新技术再现“清明上河图”,千年绣品动态展示魅力
- • “中欧班列‘开封号’首发,满载农产品直通莫斯科,开启中欧贸易新篇章”
- • 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助力脱贫,发放工资超1500万元彰显社会责任
- • 开封与郑州共建“同城化经济圈”:交通、产业加速融合,共绘中原发展新蓝图
- • 开封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PM2.5浓度同比下降15%
- • TikTok开封非遗直播基地启用,海外粉丝日均增长10万,助力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 • 开封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托管土地面积突破60%,助力乡村振兴
- • 老旧街区焕新颜,太阳能路灯照亮夜生活——记XX市XX街区亮化工程完工
- • 焦裕禄精神数字展馆上线,VR技术重现“三害治理”历史场景
- • 聋哑游客手语点赞开封交警,警民温情互动温暖人心,登热搜榜首
- • 尉氏烩面荣登《舌尖上的中国》,汤底熬制技艺申请专利保护
- • 通许红薯藤编织时装秀惊艳巴黎,非遗手艺闪耀国际T台
- • 咸平湖生态修复工程圆满竣工,宋代“北国水乡”景观重现人间
- • 古吹台雅集重启,琴棋书画体验套餐引燃国风爱好者热情
- • 祥符区AI养鸡场投产,智能系统助力病鸡识别,死亡率降幅高达70%
- • 杞县“大蒜陪嫁”习俗升级:女方赠送大蒜期权合约,创新资产配置新风尚
- • 通许县职教中心红薯深加工实训基地投产,学生研发酸辣粉单品月销百万,创新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描绘教育新蓝图
- • 开封农村中小学智慧教室全面建成,城乡共享名师课程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升级XR技术,观众体验穿越时空的沉浸式盛宴
- • 祥符区数字汴绣NFT登陆苏富比,虚拟藏品拍出千万天价,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尉氏县教室装情绪识别系统,摄像头自动预警心理异常,挽救20起极端案例
- • 杞县中职联合农科院育出“抗旱大蒜”,学生实验田亩产增收30%
- • 电商扶贫直播基地助力大蒜产业,年销售超亿元,千户脱贫成果显著
- • 杞县蒜乡诗词大会决赛:农民选手以大蒜为题惊艳全场
- • 开封市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缩至15天
- • 法国卢浮宫举办“开封名人月”:赵佶瘦金体与欧洲哥特字体对话展
- • 网友联名建议取消秦桧跪像,开封岳庙表态“历史不容篡改”——一场关于历史记忆的争论
- • 尉氏小麦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榜单,订单农业助力80%耕地高效利用
- • “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脱贫,20家企业携手共建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御河宋词长廊开放,乘画舫听评书解锁汴京八景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