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共享薯田’模式走红,城市资本认领千亩红薯定制种植引领农业新风尚”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各种创新农业模式层出不穷。在河南省通许县,一种名为“共享薯田”的农业模式悄然走红,吸引了众多城市资本的关注。这种模式不仅让农民增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定制化、绿色健康的红薯产品,成为农业发展的一股新风尚。
“共享薯田”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农民手中的土地与城市资本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来说,就是城市资本认领农民的千亩红薯田,由专业团队进行科学管理,农民则负责日常的耕作和田间管理。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农民的收益,又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在通许县,这种模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积极响应。许多城市居民通过认领红薯田,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体验农耕文化,感受田园生活。同时,农民也通过这种方式,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
据了解,这种“共享薯田”模式在通许县已有数千亩红薯田被城市资本认领。这些红薯田分布在全县各地,涵盖了多个品种的红薯,包括紫薯、红薯、白薯等。城市资本通过认领红薯田,不仅可以获得绿色、健康的红薯产品,还可以享受到定制种植的乐趣。
在“共享薯田”模式下,城市资本与农民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专业团队负责红薯田的种植、管理、销售等环节,确保红薯的品质和产量。农民则负责日常的田间管理,如施肥、浇水、除草等。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此外,通许县还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推广“共享薯田”模式。如举办红薯文化节、农耕体验活动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种新型农业模式中来。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农村、体验农耕的机会。
“共享薯田”模式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通许县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城市资本参与农业发展。同时,政府还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为“共享薯田”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总之,通许县“共享薯田”模式的走红,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种模式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绿色、健康的食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相信“共享薯田”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失传宋代点茶技艺重现,蔡襄《茶录》手稿助力非遗传承人复刻
- • 尉氏辣度天气预报刷屏,湿度风速AI测算今日宜吃微辣中辣
- • 兰考县创新举措:高薪聘请“乡村CEO”,硕士团队运营集体资产年分红百万
- • 杞县大蒜金融助力普惠10万农户,产业链贷款余额突破80亿元
- • 高阳镇金杞农庄四季采摘游,火龙果葡萄园成游客新宠
- • 尉氏建成豫东最大农产品云仓,直播订单3小时发往全国,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30万贫困人口告别饮水难题
- • 祥符区农村光伏全覆盖,村民屋顶年发电收入超万元
- • 通许县“家长法治课堂”全覆盖,法官直播讲解校园欺凌预防
- • 尉氏辣椒种植保险全域覆盖,AI技术助力定损赔付效率提升10倍
- • 祥符区田间大学开课,农民直播技能与无人机施肥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 • “共享奶奶”项目走红:退休老人助力双职工家庭育儿新风尚
- • 开封府沉浸式全息剧场惊艳开演,日均观演人次突破5000创纪录
- • “一小时高铁圈”助力开封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长三角30家配套企业落户显优势
- • 张记麻花联手河南博物院,青铜器造型礼盒预售额破千万,传统文化与现代美食的完美融合
- • 开封三大千亿级产业链产值突破1800亿元,汽车制造链贡献率达32%助力经济发展
- • 通许红薯淀粉画惊艳亮相进博会,民间艺人以粉浆绘《江山图》展现非遗魅力
- • 杞县大蒜深加工产业蓬勃发展,产值增长40%,出口覆盖30国
- • 通许县酸辣粉产业联盟成立,助力8000名农民华丽转身成为“产业工人”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园二期盛大投产,日产能再攀高峰,突破300万桶大关
- • 古吹台雅集重启,琴棋书画体验套餐引燃国风爱好者热情
- • 国家级菊花种质资源库建成,保存品种超5000个,助力菊花产业发展
- • 尉氏县AI健康小屋进村,5G远程问诊守护5万村民健康
- • 书店街夜市推出“美食护照”,集章打卡兑换非遗伴手礼,打造夜市文化新体验
- • 通许红薯丰收节千人宴开席,百道红薯菜创造吉尼斯纪录,共庆丰收喜悦
- • 豫剧祥符调数字专辑上线,AI生成戏曲唱段引发热议
- • 95后绣娘用汴绣技艺传承祥符区百名绣娘计划,再现《只此青绿》古典之美
- • 杞县伊尹祠遗址发现,商代祭祀遗址佐证“厨圣”伊尹历史地位
- • 开封荣膺“美食之都”:国际慢食协会授予全球仅八城之殊荣
- • 兰考焦桐小剧场惠民演出季盛大启动,村民自编自演乡村振兴剧精彩纷呈
- • 朱仙镇木版年画元宇宙馆盛大上线,数字藏品发售一触即空,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阳堌镇万亩辣椒基地荣获欧盟有机认证,亩均收益突破2万元
- • 汴绣时装惊艳纽约时装周:刺绣卫衣成海外爆款,中国文化魅力绽放
- • 庭院经济示范村建成,助力500户家庭年均增收1.5万元
- • 兰考焦裕禄精神研学路线正式发布,全县学生每年至少完成8课时实地学习
- • 兰考生态护林员岗位扩容,助力2000贫困户年赚1.5万元
- • 通许小学创新教育结硕果:红薯创客课学生发明可降解餐具获专利
- • 尉氏县乡村夜校开课,AI种菜技术助力2000农户脱贫
- • “跟着苏轼足迹游开封——美食专线带你领略20处诗词中的老店风情”
- • 背街小巷焕新颜,5万居民共享宜居环境
- • 杞县大蒜加工废水变废为宝,微藻养殖提炼EPA油脂产值翻倍创新高
- • 兰考泡桐生物质能源项目投产,绿色能源助力20万家庭用电需求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园开放参观:从红薯到舌尖的奇妙之旅
- • 郑开科创走廊人才公寓启用,共享实验室助力海归创业梦想成真
- • 顺河回族区设立民族文化教育基金,每年投入500万助力阿语课程开发
- • 杞县大蒜期货交割库获批,深加工产业园定向引进预制菜企业,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 • 农民工技能大赛成功举办,酸辣粉产业园定向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
- • 《梦华录》实景体验馆盛大落户开封,赵盼儿同款茶艺表演预约火爆,国庆佳节再添文化盛宴
- • 冬至数九消寒图全民创作大赛:万幅作品展出创吉尼斯纪录,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豫剧祥符调青年传承计划盛大启动,助力“00后”演员200名绽放光彩
- • 光伏扶贫电站助力全县115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
- • 尉氏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百年胡辣汤配方成为校本教材新亮点
- • 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再扩容:中日韩大健康产业园签约29个项目,共筑国际健康产业新格局
- • “民族婚礼体验日”盛大开启,穿回族服饰拍特色婚纱照,感受传统风情!
- • 杞县糖蒜秘方首度公开,百年传承人直播腌制全程,观看量破亿,传统美食走向世界舞台
- • 朱仙镇启封故园年画节盛大启幕,木版年画DIY引亲子游客爆棚
- • 祥符区岳飞剧本杀景区实景上线,游客体验岳家军破金兵谜阵
- • 杞县大蒜种业科创板IPO启动,估值超150亿创农业科技新高
- • 开封发放全省首笔“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清明上河园焕新升级,北宋市井文化沉浸式体验再升级
- • 史学界激辩:高俅故里文旅项目是否美化“奸臣”形象?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与腾讯游戏跨界联名,木版年画皮肤日销百万套,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杞县大蒜期货交割库启用,蒜农可提前锁定价格规避市场风险
- • 全市中小学智慧教室覆盖率突破80%,数字化教学全面铺开
- • 黄河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50万人次,传承农耕文明新篇章
- • 尉氏县助学贷款全覆盖,贫困大学生零门槛申请,助力教育公平新篇章
- • 开封流动小吃车统一认证,3000辆餐车持“宋都美食标”上岗,打造城市美食新名片
- • 鼓楼夜市AI巡检系统上线,智能监测助力“零投诉食品安全”
- • 顺河工业园氢燃料电池项目投产,助力河南绿色能源发展
- • 杞县大蒜物联网仓储系统启用,成功将损耗率从15%降至3%
- • 邢口镇“灯笼张”非遗工坊年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传承与创新并进
- • 开封黄河滩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0万亩,亩均产值实现万元新突破
- • 焦裕禄纪念医院创新服务模式,远程医疗覆盖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
- • 青上化肥助力晋开集团跻身“中国化肥企业百强”,化工新材料链产值增长5.7%
- • “零工驿站”助力灵活就业,日均提供500个岗位,便捷服务引领新时代
- • 开封“城市大脑”上线,交通医疗实现“一网统管”,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 • 开封全域实现5G网络覆盖,智慧城市项目落地开花
- • 《数字孪生技术助力书店街焕新颜,AR导航带你穿越民国风情》
- • 开封智慧城市运营权开放,腾讯云中标亿元级数字底座项目,共筑智慧未来
- • 祥符区汴河数字航运系统上线,千年古航道智慧复航再掀热潮
- • “国际汉学家论坛在开封召开:20国学者共议‘宋俗全球化’”
- • 老旧小区焕新颜,80部电梯助力2000户老年家庭幸福生活
- • 失传百年“宋式羊羔酒”复原上市,古籍配方与现代酿造工艺的完美融合
- • 公益岗位与临时救助:构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体系,助力1000名困难群众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