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废旧坑塘变身“荷塘经济”,莲藕龙虾立体种养助力村民致富

近年来,河南省尉氏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将废旧坑塘资源转化为“荷塘经济”,通过莲藕龙虾立体种养模式,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让当地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
尉氏县地处河南省中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然而,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利用,许多坑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影响了乡村环境。为改变这一现状,尉氏县积极探索废旧坑塘的改造利用,将其变身为一道道美丽的“荷塘”。
在尉氏县大营镇,一处曾经荒废的坑塘经过改造,如今成为了集莲藕种植、龙虾养殖、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荷塘。这里的莲藕龙虾立体种养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立体种养模式是指在同一个坑塘内,将莲藕种植与龙虾养殖相结合,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生产方式。莲藕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为龙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而龙虾排泄的粪便,则可以作为莲藕的肥料,促进莲藕生长。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
在生态荷塘里,莲藕和龙虾的种植面积各占一半。莲藕种植采用“一膜一苗”技术,即每株莲藕都有一层薄膜保护,有效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龙虾养殖则采用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设置过滤系统,保证水质清洁,提高龙虾的品质。
“以前这片坑塘荒废着,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影响了村容村貌。现在通过改造,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让我们村民有了收入。”大营镇村民李大爷高兴地说。
据了解,生态荷塘的莲藕和龙虾每年可实现产量50余吨,产值达到200余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此外,生态荷塘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在尉氏县,像这样通过废旧坑塘改造实现“荷塘经济”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成功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更多地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提供了参考。
未来,尉氏县将继续加大废旧坑塘改造力度,推动“荷塘经济”发展,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同时,尉氏县还将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将生态荷塘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 北大资源开封科教城签约仪式圆满落幕,12所高校产学研基地享受土地划拨优惠
- • “中欧班列‘开封号’首发,满载农产品直通莫斯科,开启中欧贸易新篇章”
- • 尉氏胡辣汤产业园开园,辣椒种植户年分红超5万元,非遗技艺标准化输出助力乡村振兴
- • 兰考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圆满完成,贫困患者家门口即可享受医保报销
- • “邻里互助”平台上线,助力社区解决居民急难问题5000件
- • 河南牧原、锅圈食汇等品牌崛起,助力河南加速迈向“世界餐桌”
- • 顺河汤馆一条街荣登央视,羊肉汤名扬四海,十大必喝羊肉汤榜单出炉
- • 清平街百年老店改造焕新,民族特色商圈助力千人就业新篇章
- • 酸辣粉产业扶贫基金发放,助力贫困家庭创业致富
- • 华为中原数据中心签约,开辟数字经济新蓝海,百家上下游企业齐聚共谋发展
- • 文殊寺老街非遗市集周末开市,汴京灯笼张传人现场教学,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尉氏辣椒生物提取中试基地投产,辣素提纯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助力我国辣椒产业发展
- • 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再扩容:中日韩大健康产业园签约29个项目,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兰考扶贫技工学校开班,免费培训月嫂、电工助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梦华录》实景体验馆落户开封,赵盼儿同款茶艺表演预约火爆,国庆假期精彩纷呈
- • 尉氏辣椒指数登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开启全球辣味产业新篇章
- • 兰考蜜瓜搭乘中欧班列直通俄罗斯,冷链物流助农增收30%
- • 兰考盐碱地变“吨良田”,耐盐小麦新品种亩产破600公斤,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雨露计划”升级:贫困生职教补助提至每人每年4000元,助力学子圆梦未来
- • 尉氏胡辣汤制作研学营火爆,亲子家庭共展“辣味创意料理”风采
- • 阮籍啸台遗址公园盛大开园,竹林七贤文化主题游成为热门新宠
- • 御河夜游项目接待游客破百万,沉浸式文旅收入增长45%,夜游经济再掀热潮
- • 宁德时代开封基地首条生产线投产,年产值目标冲刺200亿元
- • 尉氏农产品云仓启用,直播订单3小时极速分拣发货,成本降低30%
- • 开封州桥夜市荣登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美食IP再升级
- • “通许红薯婚书走红,区块链存证爱情誓言百年可查,见证永恒爱情新篇章”
- • 汴梁百村记忆工程启动,数字化助力传统村落风貌保护
- • 鼓楼区签约2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总投资额超12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全球首座“包公法治文化主题馆”开馆,沉浸式体验断案场景,传承法治精神
- • 尉氏胡辣汤产业标准化联盟成立,全国连锁门店突破5000家,传承与创新共谱发展新篇
- • 老旧小区焕新颜,80部电梯助力2000户老年家庭幸福生活
- • “汴梁百村记忆”工程启动,数字化守护传统村落风貌
- • 祥符区“乡村CEO”计划启动,年薪30万招募产业运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 • 文殊寺老街非遗市集热闹开市,汴京灯笼张传人现场教学扎灯技艺
- • 福耀玻璃中原总部盛大启用,助力汽车玻璃全球出口基地年创汇15亿美元
- • 兰考县发放就业补贴5000万元,助力返乡创业青年实现梦想
- • 尉氏辣椒主题时装周米兰首秀惊艳国际T台,“中国红”闪耀世界舞台
- • 兰考民族乐器工坊开放研学之旅:亲手制作古筝,传承匠人精神
- • 通许红薯产业学院开“直播带货专班”,学生团队年销农产品破千万
- • 青上化肥助力晋开集团跻身“中国化肥企业百强”,化工新材料链产值增长5.7%
- • “开封好人”年度评选揭晓,平凡英雄传递城市温度
- • 繁塔遗址公园二期开放,AR技术再现北宋天清寺昔日辉煌
- • 通许县再添新园区,“中国酸辣粉之都”年产30亿桶方便食品项目投产
- • “开封招商大脑”成功上线:AI技术助力精准匹配全球5万家企业投资意向
- • 开封杞县大蒜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年产值冲刺50亿元大关,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黄河滩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0万亩,亩均产值实现万元新突破
- • 尉氏辣椒口红风靡欧美,胡辣汤香料助力纯天然色素提取
- • 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线,核心企业授信额度可拆分流转至上下游,助力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 开封乡村振兴局发布“村民满意度调查”,民生项目好评率高达95%
- • 洧川豆腐非遗工坊扩建,真空包装技术助力传统美食走向全国
- • 市儿童医院新院区启用,豫东地区儿科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 • 开封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托管土地面积突破60%,助力乡村振兴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基地落成,日产能50万包,助力红薯种植发展5万亩
- • “汴捷办”APP正式上线:企业注册到投产全流程实现“零跑腿”
- • 宋代名相吕端家训入选全国廉政教材,中小学开展专题诵读活动传承优秀文化
- • “巾帼电商学院”落户通许,留守妇女直播带货月销破百万,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祥符区年画AI设计平台全新上线,3秒生成千款定制图案,助力小微商户焕新经营
- • 张记麻花联手河南博物院,青铜器造型礼盒预售额破千万,传统文化与现代美食的完美融合
- • 开封技师学院与富士康携手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共育未来技术人才
- • 开封首推“AI厨师机器人”,精准复刻百年老店炒菜火候
- • 国际汉学家论坛在开封召开,20国学者共议“宋俗全球化”
- • 通许县校园普及“中医启蒙课”,学生辨识百种草药,自制艾草香囊传承传统文化
- •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0%,家庭医生守护健康,共筑全民健康防线”
- • 通许红薯主题乐园试运营,巨型烤薯滑梯日均接待万人,成为夏日游玩新热点
- • 民族乐器产业园助力留守妇女就业,月均工资达3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北宋都城遗址新发掘成果亮相,千年汴京盛景重现人间
- • 开封“城市大脑”上线,交通医疗实现“一网统管”,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 • 兰考泡桐古琴赠礼联合国,非遗音乐奏响“人类非遗代表作”
- • 黄河滩区“智慧防汛系统”投用,撤离预警缩短至1小时,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 • 祥符区AI养鸡场投产,智能系统助力精准养殖,病鸡识别准确率达99%
- • 兰考县村医签约服务全覆盖,贫困户家门口享免费体检,健康扶贫政策暖人心
- • 开封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土地托管服务面积占比达六成
- • 郑开科创走廊再添引擎:开封经开区签约50家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总额突破百亿大关
- • “汴京茶寮”品牌成功登陆马来西亚,首店日销奶茶3000杯,茶香飘溢东南亚
- • “乡村振兴技能专班”开班,助力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
- • 兰考与荷兰携手共建,共享全球最大泡桐基因库,推动林业科技合作
- • 开封灌汤包惊艳纽约时代广场,外国食客排队3小时品尝“中国爆汁包”
- • 兰考教师智能手环助力工作健康管理,实时监测工作时长与压力指数,超负荷自动预警
- • 开封城墙灯光秀点亮夜空,3D mapping技术重现汴京保卫战,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 • 全市中小学智慧教室覆盖率突破80%,数字化教学全面覆盖,开启教育新时代
- • “雨露计划+”行动启动,助力3000名贫困学生顺利就业
- • 全球留学生开封研学基地挂牌,首期聚焦“宋代理学大师”
- • 开封研发低糖花生糕,糖尿病患者可安心食用
- • 中科院过程所开封基地投产,10万吨级生物降解材料项目助力环保产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