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模式助力留守老人月均增收15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开封新闻网 阅读:8 2025-09-10 21:13:59 评论:0
“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模式助力留守老人月均增收15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扶贫模式,不仅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据统计,采用这一模式的留守老人月均增收1500元,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扶贫车间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发挥留守老人的劳动力优势,实现增收致富。具体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扶贫车间建设。在村庄附近建设扶贫车间,为留守老人提供就业岗位。车间可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编织、刺绣、农产品加工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技能培训。针对留守老人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创业奠定基础。

三、庭院经济开发。鼓励留守老人利用自家庭院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庭院经济项目。政府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四、市场拓展。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市场。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将产品推向全国。

五、政策扶持。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降低留守老人创业风险,助力他们增收致富。

在“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模式的推动下,留守老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某村庄为例,该村共有留守老人100余人,通过参与扶贫车间和庭院经济项目,月均增收1500元。这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此外,这一模式还有助于乡村振兴。一方面,留守老人通过参与扶贫车间和庭院经济项目,提高了自身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当然,“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留守老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创业意识和技能;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项目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留守老人的技能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模式的推广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模式为农村留守老人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化这一模式,让更多留守老人受益,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贡献力量。

开封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开封新闻网是综合性新闻平台,提供开封政策解读、民生服务及文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