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县“扶贫道德银行”:做好事攒积分换生活物资,创新扶贫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开封新闻网 阅读:6 2025-09-17 08:13:33 评论:0
通许县“扶贫道德银行”:做好事攒积分换生活物资,创新扶贫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然而,在扶贫过程中,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他们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省通许县创新扶贫模式,推出了“扶贫道德银行”,通过做好事攒积分换生活物资的方式,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通许县“扶贫道德银行”是一种新型的扶贫模式,它将道德与扶贫相结合,通过道德积分来激励贫困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在这个“银行”中,贫困群众可以通过做好事、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积累道德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生活物资。

“扶贫道德银行”的运作模式如下:首先,由村委会或社区设立“道德银行”,负责积分的记录和兑换。其次,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帮助邻居、遵守村规民约等方式积累道德积分。最后,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量时,贫困群众可以到“道德银行”兑换生活物资,如米、面、油等。

这种扶贫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 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做好事攒积分,贫困群众在获得物质奖励的同时,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2. 提高道德素质: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贫困群众能够学习到道德知识,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3. 促进邻里和谐:通过互相帮助、共同参与公益活动,贫困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 节省扶贫成本:与传统的扶贫方式相比,“扶贫道德银行”能够有效降低扶贫成本,提高扶贫效率。

通许县“扶贫道德银行”自成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还提高了自身素质,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加入到“扶贫道德银行”的行列,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当然,在推广“扶贫道德银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应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例如,部分贫困群众对道德积分的认识不足,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道德积分的兑换标准、兑换物品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之,通许县“扶贫道德银行”作为一种创新扶贫模式,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途径,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贡献力量。

开封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开封新闻网是综合性新闻平台,提供开封政策解读、民生服务及文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