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荣获“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称号,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近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荣获“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称号,这不仅是对度假区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千年古都文化魅力的再次彰显。
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这里曾是北宋都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全国首个以宋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它以独特的宋代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此次荣获“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称号,是对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度假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着“保护第一、传承为主”的原则,积极挖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度假区在建筑风格上,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点。从度假区内的宋式园林、古建筑群,到宋文化主题酒店,都彰显了宋代建筑的艺术魅力。此外,度假区还定期举办各类宋文化主题活动,如宋代市井文化体验、宋式茶艺表演等,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深入了解宋代社会风貌。
其次,度假区在非遗传承方面,积极开展各类非遗项目培训、展示和推广活动。如开封盘鼓、汴绣、宋代泥塑等,这些非遗项目在度假区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度假区还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合作,举办非遗技艺展示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此外,度假区还注重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通过将非遗项目融入旅游产品,如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举办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等,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既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荣获“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称号,是对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的肯定。然而,度假区并未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努力,致力于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未来,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将继续秉承“保护第一、传承为主”的原则,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提升度假区文化品位,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度假区还将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荣获“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称号,是对其多年来在非遗保护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在今后的日子里,度假区将继续传承千年文化魅力,为游客带来更多精彩的文化体验。
- • 尉氏百万头肉牛全产业链成型,年屠宰加工能力达3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我国新建5所乡镇卫生院,助力实现“小病不出乡”目标
- • 奇瑞汽车中亚班列年发运量突破3万标箱,出口版图拓展至30国
- • 清明上河园宋宴:穿越千年的味觉美学之旅
- • 开封与日本京都携手复原宋代欧阳修茶会礼仪,传承千年茶文化
- • 杞县大蒜开镰节盛况空前,AI选蒜王大赛智能评出史上最重蒜头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文创园二期盛大开园,数字非遗IP授权收入突破10亿大关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崛起,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助力县域就业超3万人
- • 通许县打造“中国酸辣粉之都”,红薯全产业链助力10万人就业,年产值突破百亿
- • 开封市创新“签约即发证”模式,一天内为15家新落地企业提供开工证件
- • 祥符豫剧文化广场周末免费开放,露天大戏连唱三小时,传承民俗文化魅力
- • “乡土专家直播课堂”开讲,10万农民线上学习AI种菜新技能
- • 清明上河园宋宴复原成功,108道宫廷美食引食客排队预约
- • 开封外国语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新增“一带一路”小语种课程
- • 通许红薯淀粉画巡展启幕,农民艺术家绘百米《黄河颂》展现农耕文化魅力
- • “通许农业大脑”上线,AI精准预测红薯收获期,损耗降低25%助力农业现代化
- • 祥符区慷慨发放教育补贴1200万元,助力5000名贫困学生圆梦校园
- • 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翻番,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中国外贸新格局下的亮眼成绩
- • 通许“农业大脑”上线,AI精准预测红薯最佳收获期,助力损耗降低25%
- • 兰考农村建筑全面推行泡桐木结构,助力减排CO₂超50万吨
- • 通许农村厕所革命升级,粪污变废为宝助力万亩蔬菜基地绿色发展
- • 通许酸辣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0亿,市场份额占据全国70%
- • “大宋不夜城”二期全球招标:全息剧场与沉浸式酒店集群引领文旅新风尚,总投资达80亿
- • 祥符区“黄河稻米”品牌价值突破10亿,亩产增收30%,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与郑州携手共建国家物流枢纽,豫东物流大通道迎来新篇章
- • 通许红薯蛋白提取技术国际领先,植物肉原料出口欧美订单激增300%
- • 通许红薯淀粉画:民间艺术瑰宝成为外交国礼,助力国际文化交流
- • 京东亚洲一号开封智能产业园封顶,日处理订单量突破百万单,引领智慧物流新篇章
- • 开封高校“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增长40%,教育扩容成效显著
- • 未来教育新篇章:全息投影与AI导师助力“未来学校”试点启动
- • 尉氏县全面实现教师周转房全覆盖,乡村教师“拎包入住”享受独立卫浴公寓
- • “零工驿站”助力灵活就业,日均提供500个岗位,便捷服务引领新时代
- • “零门槛”政策助力外来务工子女,公办校就读比例高达99%
- • 兰考泡桐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百亿,乐器出口全国市场份额达35%
- • 朱仙镇豆腐干古法技艺复兴,非遗工坊助力200村民就业新篇章
- • 通许红薯藤编织包惊艳LV秀场,非遗手艺绽放奢侈品光芒
- • “开封招商大脑”上线:AI助力精准匹配全球5万家企业投资意向
- • 通许红薯电竞锦标赛盛大启动,百万奖金吸引全球玩家竞技
- • 杞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投产,年消化秸秆5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祥符区“乡村创客大赛”圆满收官,AI养鸡系统获千万风投青睐
- • 尉氏辣椒主题温泉度假村盛大开业,辣浴养生盛宴吸引东南亚游客纷至沓来
- • 祥符区垃圾分类积分制创新举措:1公斤废品换朱仙镇木版年画明信片
- • 尉氏纺织产业园:河南棉纺业的重要支柱,年产量占全省1/5
- • 杞县大蒜合作社扶贫模式:大蒜助力2.6万贫困户年户均增收8000元
- • 《马可·波罗与汴京》:中意合拍纪录片荣获戛纳最佳历史影片奖
- • 开封黄河滩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亩均产值突破万元大关
- • 清平南北街改造竣工,百年回族老字号集群焕新活力
- • 夜宿开封府2.0版震撼上线:穿越宋代,体验沉浸式审案与夜间密室逃脱之旅
- • 开封菊花深加工扶贫项目落地,300贫困户变身“花匠”
- • 尉氏辣度天气预报刷屏,湿度风速AI测算今日宜吃微辣中辣
- • 朱仙镇年画非遗工坊助力脱贫,千名农户月均收入超4000元
- • 尉氏辣椒生物制药中试基地落成,抗癌成分提取纯度达国际标准,助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突破
- • 兰考与郑州大学携手共建“绿色能源实验室”,共筑生物质燃料电池技术攻关之路
- • 岳飞文化节两岸同步举办,千名后裔共祭忠烈,传承民族精神
- • 开封乡村民宿集群崛起,300家民宿助力农产直销亿元大关
- • 开封综保区保税研发政策首发,15家跨国公司设立区域研发中心,助力中原科技创新
- • 祥符区农业AI遥感平台正式启用,病虫害预警准确率高达95%
- • 尉氏小麦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榜单,订单农业助力80%耕地高效利用
- • 开封研发低糖花生糕,糖尿病患者可安心食用
- • 通许酸辣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0亿,占据全国70%市场份额的“粉界霸主”
- • “兰考试点‘以宅换房’,退出宅基地农民可低价购镇区商品房,助力乡村振兴”
- • 祥符区智慧黑板全面普及,AI课堂行为分析系统助力精准教学新篇章
- •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在全市初中数学课堂试点推广,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
- • 尉氏无人农场落地,AI农机昼夜作业,小麦收割效率提升3倍,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 • 尉氏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50万群众共享“放心水”幸福生活
- • 老旧小区焕新颜,充电桩助力便捷出行——2万户居民共享改造红利
- • 通许“红薯丰收嘉年华”盛大开幕,百人红薯雕刻大赛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 • 通许县职专学生创新发明红薯自动分拣机,荣获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金奖
- • 繁塔光影秀国庆首演,千年古塔绽放科技之光,讲述开封千年故事
- • 兰考黄河滩区光伏牧场并网,板上发电板下养羊,年减碳5万吨
- • 兰考泡桐木交响乐团欧洲巡演:古琴与管弦乐的《丝路新韵》之旅
- • 开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全球招标启动,十大文商旅项目同步亮相
- • “鲤鱼焙面”宫廷宴复原成功:五代传人揭秘御膳房刀工秘技
- • 御河宋词长廊开放,乘画舫听评书解锁汴京八景新玩法
- • 工业蒸汽集中供应系统投产,企业热力成本大幅降低60%
- • 开封成立“传统小吃营养研究院”,推出“热量分级标识”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
- • 智慧养老手表免费发放:守护10万老人,实时监测心率,危险自动报警
- • 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园启动定向招聘,3000个岗位助力农民工就业
- • “道德积分超市”:创新模式激发乡村善治活力,村民攒积分换米面油
- • 兰考县发放就业补贴5000万元,助力返乡创业青年实现梦想
- • 禹王台区新材料产业园再创佳绩,年产值突破百亿,税收贡献增长18%
- • 通许县荣膺“中国酸辣粉之都”,红薯深加工产业园引10亿投资,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菊花产业升级:生物萃取技术提取精油,药用产值翻番
- • 通许酸辣粉文化节签约订单突破15亿元,助力农户增收达3万户